被讨厌的勇气

被讨厌的勇气

(其实感觉写的很一般 不认同) 《被讨厌的勇气》说的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尔弗雷德•阿德勒的思想。阿德勒和弗洛伊德是同辈人,两人经常在一起,后来因为观点不合分道扬镰。 现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已经基本被主流心理学界抛弃了。与其说弗洛伊德研究的是心理学,还不如说他那是文学。而阿德勒的学说,在我看来也不能叫心理学,应该叫哲学。

人生的三个追求

第一,人都想进步

第二,人都追求幸福 阿德勒有一个断言,说幸福和不幸福的关键点,都在于人际关系。 这里说的人际关系不是谁和谁关系好,你和领导怎么样那种关系,是指广义的、你和整个社会、和其他人的关系。 良好的人际关系会让你感到幸福,而一切烦恼的根源也是人际关系。

第三,人都追求自由

决定论与目的论 虽然我觉得如果什么都用上面来解释就很扯

康德哲学

为了生存也好,为了利益也好,因为恐惧也好、贪婪也好、感情也好、同理心也好,康德把所有这些能牵着你走的力量叫做"inclination”一—倾向性。

康德把出于倾向性而做事的行为叫做“假设律令 (hypothetical imperative)”,因为它具有”如果……就…”的特点。我如果如何如何,就会如何如何,所以我要这么做。康德说,凡是出于倾向性的,就都是不自由的一— 也是不道德的。

那怎么才算道德呢?道德得是"绝对律令(categorical imperative)〞,得是无条件的。我做这件事并不是因为它会给我或者别人带来什么东西 一一仅仅是出于义务,我认为这件事应该做。这才是真正的道德。这才是真正的自由。

非常高级的境界与哲学

什么是自由?自由就是不受驱使。既不被别人驱使,也不被自己的欲念驱使。换句话说,就是你不能是一个工具。

康德哲学认为人只能是“目的”,人不能是"手段”。我不做工具,也不拿别人当工具。我不受人利用,我也不利用别人。只有这样的人才是自由的,才是强人。

烦恼的根源

最能直接驱使我们的,是别人的认可。

自卑情结与优越情结

不表扬也不批评 (其实生活中不能这么做,不能这么轴)

比出来的幸福

很多人相信幸福感是跟别人比较出来的。现代人的生活水平比几十年前不知道好了多少倍,但是幸福感可没提高多少。人们最在意的总是在人群中的相对位置。

一个是假装幸福。中国有句话叫“比上不足比下有余”,那我不和上面的人比,我专门跟不如我的人比,强行给自己灌输幸福感。 另一个办法是消极幸福:我刻意地告诉自己,不要别跟人比!不要别跟人比!因为我害怕跟人比。

干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事情

贡献感

更大的共同体

根本的原因在于,幸福是一个主观的东西。

认真不等于深刻,人生没必要深刻。

世俗成功和内心幸福是不同的维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