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么不做“必须做的事儿”
“余闲”的价值 稀缺 穷人思维模式会更穷 探索需要代价,创造来自浪费 可干可不干的事儿才有创造性。千什么都行的时间才是你的时间。 人穷别借钱 (穷人的借贷成本更高) 拥有余闲就拥有主动权,就拥有了创造、 冒险和改变的可能性。 时间就好像是金钱:你花了它就不是你的了,可是你一直不花它也不是你的 只有在你”可以花 也可以不花”的那一刻,它才是你的。
创作者的悖论
创作的最大回报,就是施展了自己的理念。 这个悖论是,你要是一味地迎合市场,你反而得不到市场;你要是不管别人怎么评价、就做自己,反而可能引领市场。 喜欢=熟悉+意外 创作事业对你真正的考验在于,如果作品失败了,你怎么办。只为爱好、用玩票心态创作的人,会在失败的时候轻易放弃。而轻易放弃的人做不成任何大事。 《唯一的观众》这本书的建议是,你创作,应该是为了满足自己--这个唯一的观众。不要问别人喜不喜欢,应该问自己喜不喜欢。 创作,最大的回报,是你有一个设想,然后你亲手把这个设想给实现了。 追求这个回报,结果就是你完全可控的。 而创作的悖论是你不在乎市场,市场反而更有可能反应好。如果市场反应好,那对你来说最大的好消息,是你可以继续从事创作。 Eudaimonia ,特指一种特殊的幸福:是通过从事某一种有意义的活动,把自己的全部潜能都发挥出来。这可以说是终极的自我实现。 我认为这个所谓充分发挥,应该包括给世界打上你的印记。你觉得世界只有现在这些作品还不够,还缺你的那一类,然后你真的把它创作出来了。 发挥永无止境,所以你不论成败都要持续地完善自己。这样你追求的不是外部给的结果,而是自我完善的过程。就算别人都不知道,只要你自己能感受到自己在完善,在变成更好的人,你也会感到充实。 而到底是不是正在完善,只有你说了算。 这样创作对你来说就非常可控,你就不会陷入 dukkha。 只有内部驱动的创作才值得赞美。你应该把创作本身当做目的,而不是当做取得别人奖励的手段。 你越告诉自己要自然要无为,就越不像无为; 你忘了自己,反而实现了无为。你越刻意追求心流,就越进不了心流;你专注于工作本身忘了什么心流不心流,恰恰就是心流状态。你要把爱马仕包包当做身份象征,爱马仕就担心你拉低他家的品牌形象;你对爱马仕不屑一顾,爱马仕就希望你背他家的包。 丧失人格不会追到女神,以我为主的个性 “发挥才是创作的源泉。